9月13日-1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院师生学习孙丽美同志的先进事迹。各支部召开了线上专题学习会,收看了《时代楷模发布厅》关于孙丽美同志事迹的视频,介绍了孙丽美同志先进事迹并进行了学习交流。全体师生纷纷表示要以“时代楷模”孙丽美同志为榜样,学习她对党忠诚、勇担使命的优良品质和克己奉公、与民情深的为民情怀。

学习现场
郑兴明教授表示,为防御第9号台风“卢碧”,牢筑防台防汛安全线,霞浦古县村党支部书记孙丽美在防汛过程中因公殉职,从她身上我感受最深刻的是优秀共产党人和优秀党支部书记的优秀品质,是身先士卒、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对于我们高校一线教师而言,应该学习孙丽美履职尽责的担当精神。无论在教学科研中遇到多少困难,无论条件多么艰苦,都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只要心中始终装着学生,把学生的反应作为改进教学工作的第一信号,就能够换取骄人业绩,就能够用辛苦付出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杜璐老师感慨地说:“孙丽美同志17年如一日扎根农村基层,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的先进事迹深深地触动了我,她用生命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她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楷模,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学习她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始终将党的宗旨、民情民意、工作职责牢记心中。在她脚肌腱受伤手术完十几天后,仍然一瘸一拐地积极工作,不顾受伤的身体,始终惦记群众的冷暖,这样的党员同志让我看到了她尽力尽责的工作作风。作为高校教师的我也要立足本职工作岗位,自觉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使命,不怕苦不怕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誓言。”
林锋老师表示,孙丽美同志从加入中国共产党,始终对党忠诚,通过苦干实干践行党的宗旨,她用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了一件件实事。通过观看事迹,这句话时刻在我耳边回响,“不要拉我,等下连你们都被拽下来!”孙丽美大喊。这是她又一次在风雨中逆向而行。最后一刻,她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却将自己的生命定格在44岁。她不惧危险,在困难面前冲锋在前,她用生命书写了一份令人民满意的答卷。以生命赴使命,孙丽美走了,但她留给世界的是冲锋的背影和人们对她无尽的思念。
肖菲菲谈到,年轻的孙丽美生命定格在了44岁,她代表着300万扶贫干部,长期扎根一线,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精神、“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攻坚神、“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为老百姓点亮幸福明灯。这样的精神就是伟大建党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其背后,其本质,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支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指引。作为党员,我要学习她为民服务上不计个人得失,在奉献面前义无反顾,在今后工作中树牢立德树人宗旨,真心实意为学生解难题,并身体力行、垂身示范,做学生合格的引路人!
蔡秋英老师说,我认真观看学习了时代楷模孙丽美的生平事迹,她的一言一行无不打动着我。她17年如一日扎根基层一线,走遍山乡,尽心尽力为百姓干事造福,用实际行动践行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担当,她把最后的力气留给绵延的群山,用自己全部的热血乃至生命诠释了人民公仆的时代内涵,也筑起了人们心中永不坍塌的精神桥梁。她的事迹激励着我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把学习党史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用心用情用力上好思政课程。
研究生吴晓蓉表示,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孙丽美同志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时刻心系人民群众,在防汛过程中始终牵挂当地群众的安危,不畏艰险,却不幸被洪水冲走遇难。孙丽美同志在平凡中彰显伟大,她的先进事迹,感染人、鞭策人、激励人。作为大学生党员,我们要以孙丽美同志为榜样,学习孙丽美同志对党忠诚、至信笃行的政治品质,学习她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学习她坚守初心、亲民为民的赤子情怀。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将理想信念转化为行动自觉,勇于担当,敢于作为,要牢牢抓住党史学习教育的契机,不断提高自身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研究生陈瑞梅说,孙丽美同志一心为民,危难关头豁得出去,是一个脚踏实地、主动作为、为民办事的初心坚守者,从担任村支书以来,面对村内矛盾主动解决,做事公平公正。一个把老百姓当成亲人的干部,一个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的干部,她的生命虽已不在,但精神永在。筚路蓝缕,春华秋实,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融入血液,把为民服务的承诺化为奋斗,把永不退色的赤子之心留给这片多情的土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党员干部在山区、在农村、在偏远地方默默贡献,青年将是未来的希望,强国一代有我在,强国一代我们同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