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学院助力食品企业复工复产 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发布时间:2022-03-27    作者:食品科学学院 梁鹏 卢宏伟 文/图   

面对较为复杂严峻的省内疫情,食品科学学院党委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省委教育工委和校党委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八个务必”,从严从紧落实疫情防控“十点要求”,带领全体党员扎实推进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始终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力省内食品企业纾困解难,为实现“抓疫情、不停产”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合拳。

吹响抗疫“集结号”,全心全意服务疫情防控第一线。食品行业作为民生工程,为维系人民生活的稳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服务好地方食品企业疫情防控工作,学院党委号召广大教工党员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科技助力食品企业保生产。院党委号召全体党员切实按照校党委部署和开元kaiyuan(中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通告〔2022〕第1号要求,进一步从严从紧从细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发挥党团组织作用,运用“互联网+服务”工作理念,实现线上线下同步跟进,加强对联系企业的帮扶工作,有效保障对接企业的安全稳定生产等工作,直面疫情挑战,帮助企业寻找新机遇,激活新动能,克服困难加快发展。

跑出服务“加速度”,构筑“互联网+”技术服务组合拳。疫情期间,学院党员干部专家无法深入一线指导实际生产工作,为有效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助力企业纾困艰难,学院党委号召全体党员教师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带管理,积极对接服务食品企业,为企业所想所需提供及时服务。院党委牵头制订了“互联网+云服务”的技术服务模式,通过电话、微信、QQ、视频会议等方式开始技术服务指导,充分发挥学院专家人才优势,做到靠前服务、主动服务、精准服务,为企业抓疫情、促生产两不误作出积极的贡献。

为助力企业复产复工,党员张龙涛副教授在团队带头人郑宝东教授的指导下,主动对接企业,建立微信群,面对面问需求,手把手教技术,把食品科技专业知识送到研发一线,为企业找准着力点。张龙涛先后对接沙县小吃集团、福州聚春园食品公司、厦门银祥集团等骨干食品企业,组建专班,挖掘传统食品内涵,分别进行针对性研发,重点开展速冻预调理畜禽肉制品、佛跳墙、姜母鸭、封肉等传统食品加工工艺的工业化适应性改造和品质保真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保证了传统产品“原汁原味”,突破工业生产“原味化”和“标准化”难题。 

张龙涛副教授服务对接厦门银祥、马尾海产、线面加工等食品企业微信截图

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工党支部书记梁鹏同志充分发挥水产加工专业背景知识,联系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宁德大黄鱼食品加工企业,调研企业在产品开发方面的需求,积极服务新产品开发技术需求。支部党员郑明锋副教授得知福建佳德食品有限公司存在技术上的困难时,第一时间主动通过微信联系,就天然果汁增稠配方和冻干工艺进行了及时指导,提出要在考虑成本的同时更要注重产品品质。 

 梁鹏、郑明锋联系食品企业微信截图

支部党员邓凯波同志身为福建省科技特派员,定点服务于莆田市城厢区诚味食品有限公司和庄臣酿酒(福建)有限公司,通过线上技术指导方式,对地瓜烧酿造过程中“三红、六透、三蒸”的非遗传统工艺中现存的技术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指导建议。 

邓凯波同志对接服务企业微信聊天截图

此外,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工党支部党员方婷教授、田玉庭教授、黄莹博士、严志明博士、李长城博士等党员同志主动发挥专业优势,将企业需求作为首要任务,认真持续开展“互联网+”技术服务企业工作,为“接二连三”增收致富开辟新渠道,为疫情复工复产按下“加速键”,助力食品产业振兴。

食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和保障民生的基础产业。疫情防控期间,学院党委以服务食品产业为抓手,2个教工党支部,1个闽台特色海洋食品加工及营养健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党支部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始终站在前、冲在前、干在前,在“防疫情、抓生产、保民生”方面主动作为,全面加强党建引领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与使命,积极探索食品企业发展新方向、新动力、新路径,用党员干部的“服务力”提升食品企业的“免疫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持续战斗在前线。